我第一次將書評與旅行所見結合,雖然只是一個背景的敘述,但是我很想要提一提,
比較特別的是書中描寫的神戶北野坂恰好是我這次到神戶旅行的其中一站,出國與歸來都有閱讀此書,第二次就相當有想像畫面。

由紀接連兩天踏上北野坂的坡道。
這條坡道一路從車站前延伸向布引山,穿過星期六的熱鬧街道,通過中山手大街之後,坡度就會愈來愈陡。
這一帶開始,景色有了極大的轉變。煩人的招牌從視野中消失無蹤,取而代之是在褪色磁磚投下深濃陰影的行道樹。行道樹和前方遠山相映,在視野內襯出鮮明的綠意。行道樹是明亮的綠色,山林則是略偏深沉的綠色,甚至連開下坡道的公車都是沉穩的深綠。在各式各樣的綠色之中,錯落於道路兩端的紅磚花壇所呈現的紅色就顯得特別醒目。這樣一說,由紀記得以前學過紅色和綠色是相對色,當時的由紀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她深信紅色的相對色是藍色。
一接近位於前方的布引山,就會在左手邊發現一棟奇妙的建築物。建築物的外型就像童話故事書中的魔女之家,是一棟古色古香的西洋建築。紅磚外牆上爬滿無數藤蔓,深色石階一路蜿蜒到房子的入口,房子的兩側還有有如小型森林般繁茂的灌木叢。
這棟建築就是「徒然咖啡」。簡單的白底招牌上,用宛如老舊小說內文的字體不起眼地寫著店名。
-------------- 摘自【北野坂偵探舍:人物描寫心理不足】試讀
看到上面敘述,就想到我走在北野坂上有看到一棟被藤蔓植物裝飾得很美的建築物,綠葉帶紅的植物映著秋意,在白色的房屋上攀爬纏繞。


在神戶滿街跑的是復古的墨綠色公車 City Loop,與附近的洋館相互輝映,的確是有刻意的配合,但不這樣搭配,似乎有違和感。

一條條坡道的盡頭是無限延伸,洋館和北野坂只是路途的一小角,綿長的道路從上空看,最後匯集至布引山盡頭。



或許有人覺得北野坂、異人館這帶很做作,刻意保留以前的洋館,附近街道也配合裝飾西化,其實沒必要;
但我覺得,那是一個曾經存在的時間軌跡,加上神戶本來就是因為港口開放而比其他都市早接觸西洋文化,特意保留這帶的洋風,只是想要紀錄當年的興盛一景。


所以每個人是可以喜歡或不喜歡,然後不喜歡的就不用特意來。
角色登場選在《徒然咖啡》,這店名搭上裡面的主人翁‧偵探舍社長佐佐波蓮司和小說家雨坂續,很值得玩味的組合。
【人設‧偵探+作家搭檔】
或許會有在看《福爾摩斯》的錯覺,外部差別只在些許細部人設。
但內在人設就全然不同,表面上偵探這職業是為了追求真相,直衝中心;但其實這組搭檔就算開起偵探舍,也沒有離開『架構故事』與『旁觀者』這兩個身處外圈的位置,因為幽靈謎團而開始追求一樣的目標,或許就像偵探在尋找真相,其實,他們只是在追求幸福快樂的結局 (不是 BL)。
我個人並不愛本格推理,近年喜歡看非本格推理小說,因為佐佐波跟雨坂站的是事件的外圈,是整個故事的創作者,而非不斷推理犯人犯案動機/作案時間與證據,消除非本格推理愛好讀者的障礙,可以用一個比較輕鬆的『旁觀者』位置帶入故事,令人感到舒適。
佐佐波之前是雨坂的責編,並非像廣為人知的名偵探那樣擁有得人稱頌的推理能力,觀察力算是比一般人再好一點;雖然不像雨坂是作家,但我覺得他跟雨坂是處在旗鼓相當的位置,而非福爾摩斯和華生那樣有落差。
除了賣書,在讀者之前檢視作家的故事是否合理且有說服力,是編輯的工作。
雨坂的個性和許多古怪名偵探一樣,有點自戀/自大,不睡 12 小時無法清醒,即使別人覺得怪異但依然我行我素。不是暢銷作家但有一定支持者。
比起佐佐波的行動力,雨坂靠的是人物內在心理描寫作出推斷,結合佐佐波外在的驗證來導出事實。這本來就是作家的特質,所以其實坦白講,他跟佐佐波都不是貨真價實的偵探,倒不如說是狂熱取材的編輯跟作家。
當角色出現不自然的發展影響故事本位,就是人物描寫心理不足。
兩人的工作除了架構故事,還有就是為這段故事尋找定義,是兩人非常堅持的原則,因為一切足以因此而翻盤。
一開始的『洋裝之謎』給這兩人小試牛刀的機會,
從北野坂坡道走來兩名身著一模一樣藍洋裝、配戴相同耳環的女性,一前一後,前一位女性是不安頻頻回眸,後一位是帶著笑意信步往前。
佐佐波和雨坂在《徒然咖啡》背對而坐,一搭一唱,拓展想像力的空間至極限,最後導出最合理的答案。
至於對是不對,走出咖啡館你就會知道。
【人設+店名‧徒然與偵探+作家搭檔】
店名對上這對搭檔的人設,感覺有點衝突,在我看來,『徒然』一義代表『停滯』,與有行動力『追求』快樂結局的搭檔來說是相斥的。
但想到受限於幽靈謎團的兩人,只能靠委託時遇到的幽靈來取得某個證言,需要一個能夠進行『等待』的場所。
因此《徒然咖啡》就此誕生。
【幽靈謎團】
基本上這本書還有三集未出,就算看完第一集,讀者也還不清楚所謂幽靈的謎團是什麼。
書中描述,佐佐波至今為止遇過的幽靈必定有個特殊能力,這和幽靈在人世的遺憾有關聯,唯有透過這個能力才能消除遺憾。但若幽靈不清楚自己的心願為何,那使用能力造成的異象就是人們所稱的『作祟』。
不知為何,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條詮釋,或許是我聽過為擁有特殊能力的幽靈下得最貼切的描寫。
幽靈迷惘地迴盪在人世間,不一定清楚自己的憾願以及特殊能力產生的理由,而這個詮釋為這兩者作了一個非常棒的結合。
【故事節奏】
這本書的節奏非常輕鬆愉悅,不時穿插佐佐波與雨坂幾年下來相處的默契,兩人帶著引導讀者的細線,尋找故事的完整性與人物行動的契機。尤其到最後所有的故事加起來成功誘導讀者對幽靈謎團的好奇心,讓我許久以來第一次非常非常期待續集。
我看書有個習慣,第一次看很快,想要急著知道故事進展與結局,第二次才會慢慢看;但讀此書時一開始就由委託人小暮井由紀前往《徒然咖啡》一途而放慢了步調 (因為我們在爬坡XD)。
希望不會等太久,可以儘快得知幽靈謎團的故事。

※ 資料:博客來網路書店 ※
留言
張貼留言